中华隐者

普陀

历史军事

第一章 舟惜川
重庆嘉陵江畔,一个叫做东方家园的住宅小区的附近,座落着一个挂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二章

中华隐者 by 普陀

2018-5-28 19:32

第二章 飞往澳大利亚
  3月1日,李奇、叶如风、舟惜川三人飞抵北京,然后再由北京直飞澳大利亚的悉尼。
  李奇坐在波音777的宽敞客舱内,俯瞰大地,心道:地球果然如同书本上所说的那样,真的是圆的。此刻的大地曾现的是一种扁平。地上的物体是一层层的;云层高耸在空中,它们的影子落在阳光普照的平原上;看到海洋上不时出现的一支支船舶拖着尾波前进,呈现出整个大自然的一幅立体风景画。
  李奇的注意力不光注意着窗外的景色,而是陷入了沉思。就在十几天以前的那个晚上,2月14日的那个晚上,舟惜川告诉了他事情的全部。“什么?!华隐组!?隐者?!”当李奇听到这一切时真的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要不就是舟惜川疯了。可当舟惜川拿出一些证据以后(展示那辆国产红旗CA7200E3V6轿车的一些强大而又梦幻的功能),李奇哑口无言。
  舟惜川小心翼翼的问李奇道:“你要不要加入华隐组?”李奇和叶如风不一样,叶如风是梦想做一名特工,而李奇却没有这个愿望。
  李奇脸上的表情是迟疑的。
  舟惜川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虽说招聘特工的组织一般不会招募那些有家室或者即将成家的人,但是我们华隐组并不是一般的组织。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绝对黑色组织。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多余人知道的黑洞。”
  李奇仍旧犹豫不决。
  舟惜川紧说道:“奇哥,你放心!我是你好朋友怎么会把你往火坑里推了?做隐者的待遇很好的。丰厚的福利就不说了,每个月的工资是……”舟惜川凑到李奇耳边轻声说着什么。
  李奇的表情充满震惊和惊喜。“嗯!”李奇猛然点了点头。
  “是多少?工资是多少?”叶如风在旁看了干着急,他很想知道。舟惜川也凑在叶如风的耳边细声说着什么。同样震惊的惊喜的表情也浮现在叶如风的脸上。
  随后的半个月里,李奇和叶如风就在一个特别的地方进行特训(座落于上清寺的国家安全局的负三层,这里面放置着各种各样的训练器材。华隐组的组员,也就是隐者一律对外宣称是北京国安总部派来的特别独立督查员,因此能进入这些地方和使用这里的器材设备)。
  李奇和叶如风除了训练枪法以外,还各自加练不同的本事。李奇加强了他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各种枪支的拆卸和组装,而叶如风则加练了他的特长——电脑程序的黑客技术。
  “下飞机了!你发什么呆啊!”叶如风大喊将陷入沉思的李奇唤回了现实。飞机在经过数个小时航行之后抵达了澳大利亚的悉尼。
  出了机场,舟惜川就招了了一辆出租车。
  上了出租车,舟惜川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说道:“去基督教青年会(YMCA)”舟惜川的英语过了专业八级,也只有他英语口语流利,而李奇和叶如风英语则差劲,不仅英语四级没过,口语也见不得人。
  乔治大街,是悉尼一条有名的大街,紧挨着里真特街和约克街。在这条大街上,除了有基督教青年会(YMCA)以外,还有许多剧院,女王陛下剧院、国会剧院、澳大利亚剧院、国家剧院、皇家剧院。
  看来澳大利亚的话剧文化还是很发达,至少光看剧院数量就应该知道北京在这方面也没得比。至于世人闻名的悉尼歌剧院不在乔治大街上,悉尼歌剧院座落于麦考里大街的尽头。
  出租车到了基督教青年会(YMCA),三人下了车。澳大利亚市政厅(悉尼的市政厅不止一处)就座落在基督教青年会的对面。
  “进去吧!”舟惜川将三人带进了基督教青年会的里面。基督教青年会的地下室就是华隐组的秘密联络站。
  刚走进基督青年会的大门,就马上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走了上来,他是一个白种人。
  那人一见舟惜川,便热情的用英语招呼道:“嗨!舟,你还和以前一样瘦啊!怎么这么久都没有长胖啊!是不是海尔公司的伙食很差呢?竟然把你饿成这样。”这次来悉尼,舟惜川三人是借用海尔公司市场调查员的身份来的。
  舟惜川用英语回答道:“嗨!约翰!我很好,我一直都是这么瘦的。约翰,一个月不见了,你还好吧!走,我们到安静的地方去谈。对了,这是我的两位同事。李龙和叶孤天,他们都是我舟海心的好朋友。”
  这次来悉尼,舟惜川化名为舟海心,李奇化名为李龙,而叶如风则化名为叶孤天。
  李、叶两人不大听得懂英语,只是看那叫约翰的人的表情便知道是舟惜川在介绍了,于是两人对那约翰报以友善的微笑,李奇鼓起勇气用他那蹩脚的英语口语说道:“nice to meet you!”
  这叫约翰的白种人,全名叫做约翰。戈伦,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特工,1948年出生。1988年以前一直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执行任务,直到1988年才被调往悉尼定居潜伏。
  约翰出身于一个虔诚的宗教世家,他的家族成员大都从事学术研究,唯有他与众不同,从小就酷爱艺术。他一向有点好幻想,是个典型的豪放不羁的资产阶级艺术家。1968年,二十岁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爱上了中国的国画于是只身前往香港拜师学习国画。
  在1969年,也就是约翰到香港的第二年,他在那儿成为了中国的谍报人员,70年他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居住在沃斯。
  查卡布科大街4261号。打那以后,他以同样的热情从事两项工作,甚至找到了一种将两者融为一体的办法:他专门为一些社会名流和军政要人画像并以此靠近那些人。
  在他的热情下,他的工作出了名——不是作为秘密特工出的名,而是作为画家。他的一些画,无论是油画还是中国国画至今还挂在阿根廷一些政要的家里。到了1988年,他来到了澳大利亚,同样也把名气带到了这里。
  约翰有搞情报工作的天赋,因此他能够在致力于艺术的同时不停的停下来做其他的谍报任务。他想象力丰富,善于随机应变,并且他还精通西班牙、葡萄牙、汉语、法语、英语五国语言,尤其熟悉许多国家的风俗文化,所有这些使他成为中国情报网内的重要的专家之一。
  地下室,基督教青年会的地下室。这是一个灯光辉煌,光线明亮的地下室。地下室面积五六十平方,四周摆满了电脑以及各种机密仪器。约翰在这里向舟惜川一行三人介绍了这次任务的情况。
  “根据我们潜伏澳大利亚的情报系统的内线传来的消息,昨天下午8点钟左右澳大利亚军方关于金属风暴的资料全部被盗。盗贼利用了军方内部网络进入了存储金属风暴的电脑,然后在奥澳军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用黑客技术将金属风暴的资料全部复制拷贝。
  澳军方也就是今天凌晨才发现资料被盗录拷贝,澳军方以及澳大利亚反特工情报机关ASIO已经联手进行调查。
  目前一切消息都对外封锁了。” 这时约翰是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说着这一切的,平时他是不说中文的,原因就是为了尽量避免别人将他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以防引起不必要的怀疑暴露身份。
  “金属风暴是什么?”叶如风一个不解就要马上问,他是最憋不住问题的人。
  约翰提起了他放在地下室的桌上的手提电脑。与众不同的是这个手提电脑是双屏的,像折叠翻盖手机那样有一个小屏幕在电脑显示盖上。只见约翰打开了手提电脑盖上的一个塑料盖,里面出现了一个数字键盘。约翰在输入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密码之后,才翻开手提电脑的盖子。
  叶如风倒吸一口冷气,道:“好麻烦。开个机都这么麻烦,这个笔记本电脑还不如台式机使用起来方便了!”
  舟惜川道:“叶如风,这你就不明白了,这手提电脑安装有高科技防盗装置。要是在没有密码的状况下强行启动的话,内装的自行破坏机械将即刻清除电脑硬件上存储的所有信息。而且这个电脑能经受住高性能炸药爆炸的冲击,所以保证资料的秘密性和安全性。”
  “这么厉害!”叶如风叹道。“哎哟!”叶如风忽然叫了一声。原来是李奇轻手打了叶如风的脑门一下。
  李奇说道:“在上清寺国安局那里,你又不是没看见那些高科技的东西。少在这里装天真了!”
  叶如风笑道:“你又不是不晓得,我一向都很夸张,一向都夸张得大惊小怪。”
  李奇道:“好了!不说这些了,快看。约翰先生已经把资料打开了。”
  叶如风收起笑脸,一脸正经的看着约翰放在桌上的手提电脑上所显示的资料。
  约翰解说道:“金属风暴,是一种全新的火控系统。它发射子弹,其势猛如狂飙、急似骤雨,在1分钟内就可从36个枪管发射100多万发子弹。他的发明者迈克·德怀尔只是一位澳大利亚枪械爱好者,并无任何政府和军方背景。这便是金属风暴的图片。”
  “是不是哟!每分钟100万发?哪有这么多子弹发射呀!”叶如风震惊了。在他这个军事迷的认知世界里,就算是美国的“密集阵”射速也只有4500发/分,而俄国的“卡什坦”射速最快也只有10000发/分。
  一向沉稳的李奇也张大嘴,说道:“一百万发!黑死人罗!是不是哦?(重庆方言:黑死人罗=吓死人了)” 震惊于金属风暴性能的李奇自己伸手把鼠标拿在手上自己亲自看了起来。看来他已经被这金属风暴深深吸引了。
  叶如风的脑袋也紧紧的凑了上去。而舟惜川和约翰一样,在此之前都已经得到这些资料,所以一点也不震惊什么。不过看着李奇和叶如风两人的吃惊模样,舟惜川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接触到金属风暴的性能资料时,自己也是一万个不相信。
  PS题外话:诸位读者也许会怀疑金属风暴的真实性。但事实上金属风暴的确是真是存在的事务,而且性能也是这样“36个枪管每分钟射速100——110万发子弹”。发明者奥德怀尔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手枪的设计模式,取消了再装填步骤,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枝电子枪。
  它采用多管发射和电脉冲点火技术,发射小粒弹丸。那弹丸长约20毫米,是普通子弹的一半或更小,因此一枝枪管容纳子弹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电脉冲发射技术能使枪弹发射速度提高几百倍。与传统的机械式手枪相比,它的单管发射速率由2200发/分提高到4。5万发/分。
  专家们惊叹它的射速,称之为“金属风暴”。 这项花了20年才研制成功的技术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弹道发射模式,不受机械部分的束缚。它的核心特征是在单个枪管内串联放置多个弹头,通过电子击发连续不断地将弹丸从枪管内“推”出来。
  在这个基础上,把数个乃至更多的枪管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凑、完整的武器系统。因此,“金属风暴”系统在理论上可无限扩充,从而形成更惊人的弹药发射量,射速也就更加迅猛。
  目前,36管的“金属风暴”试验系统发射速度就已经超过了100万发/分!采用“金属风暴”技术的武器没有任何活动的零件,没有单独的弹夹,不需要装弹和排弹,也不需要退壳装置。
  工作时,惟一的动作就是射出弹丸,一切控制完全依靠电子电路。当枪管中第一发弹丸被击发时,同一管中的后续弹丸在电路的控制下被锁死,防止在高温高压下因失控而发射。随后,电路将第二发弹丸“解锁”并击发,后续弹丸则继续保持被锁状态。
  然后依次重复这个过程,使枪管中的全部弹丸按顺序发射完毕。子弹威力是相当惊人。180颗子弹在短短的40毫秒内同时发射出来并把一扇门打得稀烂,让人感觉好像只有一颗子弹射出来似的。
  看完金属风暴的相关资料,李奇和叶如风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两人都像是去火星上旅行了一趟似的,魂都飞了。尤其是叶如风,目光呆滞,嘴夸张的张得大到似乎可以吞下自己的拳头。
  喂!喂!喂喂!在舟惜川的一连串呼唤下,李奇回过神来了。可是叶如风还是呆呆的样子。
  “哎哟!”叶如风叫了起来。他又被李奇用手敲了一下脑门。
  “李奇,你不要再打我脑壳呢!我最讨厌别人弄我这里了!”叶如风对李奇义正严词的抗议道。不过被李奇弄了这么一下,叶如风的魂魄总算复位了。
  “不要闹了,听约翰把情况介绍完。”舟惜川发话了。
  约翰继续说道:“金属风暴的设计资料和各种参数全都存放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计算机研究所内的。是被什么人盗取的,目前澳大利亚方面还没有头绪,他们甚至怀疑中国的情报部门参与了进来。最近来澳大利亚或者打算离开的澳大利亚的中国人肯定会被严加监视,你们也不会例外的。”
  舟惜川道:“这没有什么。澳大利亚方面没有任何头绪,那么你呢?有什么头绪吗?”
  约翰冲舟惜川神秘的一笑道:“我——我当然有消息了。我知道是什么人干的。”
  “是什么?”舟惜川既是吃惊又是兴奋。
  约翰道:“是中国人干的!”
  “什么!”舟惜川、李奇、叶如风同时惊呼道。
  约翰非常肯定的说道:“的确是中国的情报机构干的。”
  “不会吧?”舟惜川疑信参半的望着约翰。作为华隐组的隐者,他绝对知道中国所有情报部门的行动和各种情报成果,无论是中国国家安全部、中国安全部、总参二部、三部又或者说是统战部,所有的资料华隐组都会知道啊!怎么会是中国的情报部门干的呢?
  约翰道:“这些都是中国台湾军事情报局干的。”
  舟惜川这才恍然大悟:我怎么把台湾那边忘了呢?舟惜川道:“台湾那边这么想得到金属风暴的技术啊!可是台湾特工未免太大胆了吧,竟然跑到澳大利亚来了。他们怎么不去求美国佬把这种这种技术给他们,美国佬去年10月份的时候不是正式购买了澳大利亚的这个技术了吗?”
  约翰说道:“舟,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上面牵扯了太多政治的东西。很多是既道不明也说不清楚的。现在台湾军事情报局的特工藏匿于堪培拉的日本大使馆内。”
  “小日本的大使馆?”舟惜川脸上写着厌恶的神情:“小日本想干什么?也想和台湾军方一起平分金属风暴的技术吗?”
  “也许是吧!不过日本是美国的忠实伙伴,美国人应该会将金属风暴技术转让给日本的。我想日本人这么做一定有对中国的不利的想法。我也知道你们中国和日本的鸿沟越来越宽。”约翰说道:“对了,美国的情报部门好像莫许了台湾的这次行动。我所知的也就这么多了。”
  “好了!约翰,谢谢你的情报!”舟惜川带着李、叶两人离开了基督教青年会YMCA,他们登上了去往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公共汽车。
  3月2日凌晨1点21分,舟惜川三人走下了汽车,他们到了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悉尼西南约300公里的地方。虽说是首都,是世界着名的城市,但其人口只有30余万。舟惜川一行三人在金斯大街附近的一座小旅馆住了下来。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